3)第324章 63不要让悲剧重演_重生,然后成为大科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动物,前后变现出来的矛盾,只不过是因为在每个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感悟罢了。当初您不也是放弃了回到剑桥大学继续研究哲学的机会,而是回到您的祖国奥地利,当了一名乡村教师么?”

  一战爆发的时候,维特根斯坦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里,跟着罗素读书研究哲学。

  他原本可以免服兵役,但是却积极成为志愿兵上了战场,完成了他的《逻辑哲学论》的初稿。

  写完这本他人生的唯一代表著作之后,维特根斯坦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他颇具理想主义地去了奥地利的南部山区,投入到了国内的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这好像和中囯的那个“乡村建设派”差不多,都很天真地认为从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入手,就能拯救整个国家。

  结果维特根斯坦是因为自己不能融入成年人社会,觉得“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格格不入,而离开了小学教师职位。

  而乡村建设派的失败,则主要是因为经费问题。只要他们背后的金主断了供给和支持,靠着金钱堆出来的虚假繁荣就立刻显露出原型。

  要说人生的传奇程度,陈慕武觉得维特根斯坦一点儿也不比自己的差,所以他干脆就反将了一军。

  对于陈慕武提到自己的过往,维特根斯坦丝毫不往心里去。

  “我承认我当时确实很天真,认为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就能通过乡村教育改变一个国家。

  “但是事实证明,我错了,所以我现在又开始尝试着进行思考,因而也就答应了拉姆塞先生的邀请,来到剑桥大学访问一段时间。”

  到后来维特根斯坦决定彻底留在剑桥大学之后,拉姆塞甚至还成为了他的博士导师。

  这是因为维特根斯坦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在剑桥大学跟着罗素学习,可是他却没有在三一学院里取得任何学位。

  剑桥大学的规矩,是如果你没有学位,那你就不能留在学校当中任教。

  就算是维特根斯坦也不能打破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规矩,于是迫不得已,他就跟着比自己小了十几岁的拉姆塞一起进行哲学研究,最终取得了剑桥的博士学位,并成为这里的哲学教授。

  维特根斯坦继续说道:“陈博士,难道说您也和我的人生经历一样,先是研究科学,但认为科学不能解释的东西太多,所以才开始转向了虚无缥缈的通灵和外星人研究,转向了骗人的宗教么?一开始支持苏连,但是又在亲自访问之后认识到了他的缺点,所以才和意大利的那位统治者走到了一起?”

  在当前的这个场合里,维特根斯坦的第二个问题,颇具杀伤力。

  因为使徒社的使徒们,十个里面有八个是马主义的同情者,

  请收藏:https://m.yre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